大哉问05 - 什么是学习中最大的误区?

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查理·芒格

如果说学习是 hack yourself 的主要方式,那么时刻反思「学习」本身就极其重要。

芒格曾经这样总结他的成功经验: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接着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跨学科的攻击,然后,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只有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学习中应该「迅速歼灭」的事情。

误区千千万,这个特别坑

学习中可能的误区有哪些?这个列表会很长:

  • 没有开始去做
  • 没有集中精力
  • 学习材料不对
  • 学习方法不对
  • 缺少目标
  • 缺少练习
  • 缺少反馈
  • 遗忘
  • ……

被大家戏称「学习机器」的 00 曾经有过很多无效的学(zhe)习(teng)经历,这些坑我都踩过。再次反思,发现其中最巨大的一个,我今天仍然会反复地跌进去。

这个误区就是:

我们以为,一本书接一本书地看,就是学习了;我们以为,买了各种各样的课程(甚至能坚持听完),就是学习了;我们以为,有人手把手地教,就是学习了……

买课、看书、做计划,甚至开始动手尝试、反复练习,都只是学习的「动作」,而不是学习本身。

这些都是我们为学习所缴纳的巨额税款,而且可能会一直这么交下去。

反思「学习」这个概念

重启学习系统,做个知识炼金术士一文中,00 曾经整理过学习的一些概念。一年多以后再次翻出来,发现自己虽然理解,但是并没有内化,也没有持续践行。

快速找出权威教材和一些大师对学习的定义,其中共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改变

学习是通过经历或练习所带来的行为上相对持久的改变。——「心理学最佳入门」

学习意味着从一种知识状态进入另一种知识状态,学习要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发生改变。——「变构模型—学习研究的新路径」

学习是在观察行动与结果联系的基础上,改变行动或行动规则。——马奇「经验的疆界」

00 再做了一点简化:

学习是一系列以改变为目的的探索活动

所以,学习的目的,甚至学习的本身,就是:改变。

以这个标准衡量,80% 以上的学习都是徒劳。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花哪怕 1 分钟去仔细想过:

  • 我现在处于什么状态(起点 A)?
  • 想达到什么状态(终点 B)?
  • 如何衡量这一改变?
  • 为了达成这一改变,需要做哪些改变?

于是我们在自己那模糊而远大的雄心之下,开始了漫长的西西弗斯式的「壮举」:开始学习,然后无疾而终。

学习的陷阱

如同「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够被命名」,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能被描述和评估,尤其当我们没有去主动思考内隐学习的时候。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指人们对复杂规则知识的无意识获取。

包括内隐学习在内的许多学习主题,都很容易偏离目标,以致于无法形成最终的改变,因为它们:

  • 影响范围很模糊
  • 结果无法标准化/描述
  • 检验周期很长
  • 层级模糊

目标层面的「内隐」

从现状 A 到目标 B,B 永远都像梦境中的理想伴侣——面目模糊。

我说我要学日语。但我不去问,「学会」的标准,是在旅行时能流利交流呢,还是能听懂 80% 日剧的对话呢,还是能通过考试呢,还是能熟练对照五十音图发音……我也没有问,这一改变需要通过哪些以往没有做过的事情来达成。我甚至没有问,为什么学这个的优先级比 xx 高,为什么是现在?

我说我要学编程。但我不去问,「学会」的标准,是能写出简单的脚本处理一些任务呢,还是跟程序员更顺畅地沟通呢,还是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呢……我也没有问,这一改变需要通过哪些以往没有做过的事情来达成。我甚至没有问,为什么学这个的优先级比 xx 高,为什么是现在?

我说我要学如何做决策。但我不去问,「学会」的标准,是工作中做出更有理据的决策呢,是提高个人投资的回报率呢,还是了解决策的过程……我也没有问,这一改变需要通过哪些以往没有做过的事情来达成。我甚至没有问,为什么学这个的优先级比 xx 高,为什么是现在?

以上都还只是目标容易识别和描述的学习。如果涉及到关系处理、自我觉察、个人成长、构建知识体系等等话题,提炼目标会更加困难。

行为层面的内隐

假如目标能够清晰描述,接下来有更多难题等着我们:

  • 从 A 到 B,存在哪些路径,是否存在最优路径?
  • 路径可以拆分吗?由哪些部分组成?
  • 每一步拆分的 B 又是什么?
  • 共性/规则/规律是什么?如何描述?
  • 如果难以描述,又怎么判断学习效果和改进步骤呢?

等级层面的内隐

如果本身就在三界和五行中,要怎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

比如,德雷弗斯模型划分了新手到专家的五个阶段。当我们还处于新手阶段,怎么能想象出成为专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做到呢?

阶段 特点 概述
新手 没有经验或很少经验(通过实施技术促进了思维改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新手不是特别想要学习,只是想实现一个立竿见影的目标。不知道如何应付错误。新手需要一份指令清单。 Novices need recipes
高阶新手 可以独自尝试任务,但仍难以解决问题。想要快速获取信息,不想在此刻寻根究底,或者重新温习一遍基础知识。能够开始形成一些总体原则,但不是全貌。情境理解有限。 Advanced beginners don’t want the big picture.
胜任者 能够建立问题域的概念模型,并有效使用它们,可以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开始考虑如何解决新的问题。开始寻求和运用专家的意见并有效利用。如果没有更多经验,在解决问题时,他们难以确定关注哪些细节。 Competents can troubleshoot.
精通者 需要全局思维,寻找并想了解更大的概念框架。会自我改进,反思以前是如何做的,并修改做法期望下一次表现得更好。会学习他人的经验,如案例研究、观察、从故事中学习。可以在不同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格言经验之谈。可以充分利用思考和反馈。 Proficient practitioners can self-correct.
专家 专家是各个领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他们总是不断的寻找更好的方法和方式去做事。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恰当的情境中选取和应用这些经验。他们著书、写文章、做巡回演讲。专家根据直觉工作,而不需要理由。专家知道哪些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哪些是非常重要的细节,非常擅长做有针对性的特征匹配。 Experts work from intuition.

因为这种种的「不可描述」,学习其实是一件不确定性蛮高的事情。如果没有充分启动元认知去理解和反思我们的学习行动,就容易用行动替代实质。

所以,学习的尝试和学习是两回事。

所以,看书和学习是两回事。

如果把看书的目的分为:参考资料、获得体验、启发思路、重塑三观/知识体系,我们惯常的读书习惯,其实都是以获得体验为主,尤其是虚构类的书籍。当然,获得体验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目标,只不过这非常奢侈。

如果以学习为侧重而去读书,可能可以这样分配比例:

目的 书籍比例 精力投入
重塑三观 0.1% 70%
参考资料 10% 15%
获得体验 8% 10%
启发思考 1.9% 5%
没有营养 80% 0%

更新「学习」这个概念

从今天开始,往头脑的概念库中重新写入「学习」这个概念吧!

马奇在「经验的疆界」中提出,学习会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1. 学习做什么:例如寻找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
  2. 学习如何做:例如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胜任力
  3. 学习期盼什么:例如调整绩效目标(经常出问题,开始设定太高或太低后续没有调整)

所以,学习并不是「做了哪些代表学习的举动」,而是在清醒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如何评估的前提下,从 A 到 B 的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程度上可描述的)改变,学习相当于没有发生。

这么看来,学习真是一件远比我们想象要深刻且有用的事情。低效的学习,大都来自于对「学习」概念本身的误解。

既然找出了大坑,下一篇我们来详细讨论,学习中最应该养成的习惯是什么。

Ref

HackYourself 大哉问系列

kidult00 wechat
扫码关注 00 的公众号
如果文章帮您节省时间或者解答疑问,不妨打个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