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笔记之二:权力和信仰之争

漫长的封建化,教权与皇权斗争

德意志中央王权出现得晚,封建化迟缓地进行。亨利一世(就是上篇笔记中改名德意志王国的那位)的继承人奥托,联合多个部落公国击退了马扎尔人(源自突厥的匈牙利种族),这是德意志民族身份认同形成的重要基础。

随后奥托派兵进入罗马,支持被罗马贵族驱逐的教皇复位。被扶正的教皇为奥托加冕,奥托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君临基督教欧洲地区,并拉开皇权与教权斗争的序幕。

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它和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势力边界大致如下:

随着皇帝和教皇权力争夺的加剧,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和亨利四世分别宣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宣布破门律:如果亨利四世不在一年内获得教皇的宽赦,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还是教皇比较腻害呢破门律名字酷酷哒)

迫于封建主的压力,亨利四世到意大利向教皇谢罪,即卡诺莎事件(皇帝赤足雪中等候三天三夜,大概是中世纪最出名的段子吧),成为世俗权力对教会权力卑躬屈节的象征,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

1084年,缓过神来的亨利四世攻陷罗马,另立教皇。皇帝和教皇在1122年进行和解,达成沃尔姆斯宗教和约:皇帝有权干预主教和修道院长的选举,国王对当选者先授予象征世俗权力的权标,然后由教廷授予象征宗教权力的指环和权杖。实质是主教们由教皇授予教职,而领地和特权则仍由皇帝授予。

圣神罗马帝国兴盛于霍亨斯陶芬王朝统治时期。红胡子腓特烈大帝几次出征意大利,在北意大利与一些日益富裕和独立的城市发生冲突,尤其是米兰。在与教皇的长期斗争中,腓特烈败下阵来,并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死于小亚细亚。

德意志长期处于“皇帝-教皇-封建主”此消彼长相互制衡的局势。尽管在14、15世纪经济发展很快,但由于帝国分裂为许多独立邦国无法形成一个共同的经济中心。跟已经发展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如英法相比,德意志在经济发展中开始落后,民族国家的形成被大大延误。

宗教改革

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发生?民族民主进程缓慢,思想、精神、物质、国家和民族矛盾集中且日益尖锐,使得1517年爆发了路德的宗教改革。

目睹罗马教廷的腐败后,路德在研究古文圣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宗教改革思想。路德在读保罗的使徒书时,从“义人必因信得生”得到启发:人不是靠自己的善行,而是靠信仰上帝而得以免罪。

路德逐步脱离天主教教义,在《论基督徒的自由》中要求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同上帝联系的权利,而无需通过教会和神甫作为居间人。此后,“因信称义”(唯信仰得救)就成为路德神学的主要教义,也是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基石。

1522年开始,宗教改革运动分裂为三个营垒:一是天主教或保守派营垒,二是温和的市民与贵族的改革派营垒(路德),三是革命的农民和平民营垒。1524-1525年爆发了德意志农民起义,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德国和取消封建剥削,但是木有成功。

在路德宗教改革结束的时候,德意志诸侯赢得了完全的胜利。德意志居民分裂成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执路德信义的福音派)。16世纪中期,只剩下老巴伐利亚、部分波西米亚王国和奥地利大公国地区以及西莱茵地区还信奉罗马天主教,教皇在帝国其他地区已经失势。(所以知道为啥他们是对头了吧)

1618-1648三十年战争

17世纪初,波西米亚地区成为宗教信仰冲突的焦点,民众大多数是新教徒,国王和统治者则是天主教徒。

新教徒为反抗废除新教教堂的政策,把行政官扔出窗外(插图也是醉了)。随后皇帝派军将新教徒驱逐出波西米亚地区。

天主教势力的扩张,引发丹麦国王的担忧而出兵对抗费尔丁南德大帝,华伦斯坦(DS逆袭)带兵出征打退丹麦军队。(去布拉格不要错过华伦斯坦的宅邸)权力斗争中华伦斯坦被扯下台后,新教诸侯又找来新教先锋军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来反抗费尔丁南德大帝的归还教产赦令。天主教阵营重新找到华伦斯坦,击毙想称霸德意志的瑞典国王。因为害怕华伦斯坦势力进一步壮大,费帝又将他流放。

战争没有胜利者,双方诸侯在布拉格商议停战,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得以和平共存。三十年战争是由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标识德意志宗教改革时代的结束,联邦传统而不是中央集权得到巩固。结束自中世纪以来由“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统治欧洲的局面,开始了欧洲近代国际关系。

One more thing

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什么关系?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位儿子,从此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拉文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解体,末任罗马皇帝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

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的加冕仪式,使日耳曼国王们成为了查理曼帝国的继承人,并通过帝国继承原则成为古罗马的继承人。奥托用迎娶拜占庭公主的方式保持了与东罗马帝国的联姻关系。从1157年起,奥托建立起的帝国被称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延续到1806年)

so,东西罗马是手足,一个挂得早,一个被奥斯曼帝国灭了。神圣罗马是另一支势力,崛起后通过教会为自己正名并“罗马化”,跟东罗马并存且有一定的联姻等关系。“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伏尔泰如是说。神圣罗马,有一定的标题党意味,目的是把非正统罗马传统的帝国合法化吧。

Two more thing

国王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自奥托大帝开始,每个德意志国王要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都必须亲自到意大利由教皇加冕,加冕后才能称为神圣罗马皇帝

这里又得提到选帝侯制度,指拥有选举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此制度严重削弱了皇权,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确认大封建诸侯选举皇帝的合法性。诏书以反对俗世的七宗罪为宗教依据,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这都行……)

他们分别是三个教会选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四个世俗选帝侯: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藩侯,普法尔茨伯爵(或称莱茵行宫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事实上,七选侯选举出来的人只能称“德意志国王”,只有经过进军罗马,并由教皇加冕后的“德意志国王”,才能使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

(问题是!选举权可以进行转移!欧洲诸侯又喜欢结个婚,传个远亲之类的,真叫个一片混乱啊……)

参考




00的公众号,更多分享酝酿中……

kidult00 wechat
扫码关注 00 的公众号
如果文章帮您节省时间或者解答疑问,不妨打个赏 :)